健美网徽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体能 > 体能训练

脊柱运动的生物力学基础

时间:2014-05-30   来源:健美网  作者:www.muscles.com.cn
脊柱解剖

脊柱疾病和损伤与脊柱受力的异常有明确关系,而康复治疗和预防也需要对脊柱运动的生物力学有清楚的了解。本文旨在为临床和治疗技术人员提供相关的基础知识。

脊柱解剖


(1)椎管:椎骨构成一个可褶曲的有效管腔以容纳延髓和脊髓。
(2)椎骨:由椎体、椎弓、上下关节突、棘突、横突构成。椎体是椭圆形短扁骨,一圈致密的骨皮质包围海棉状的髓质(松质骨),上下骨皮质中有较厚的软骨板衬垫,边缘由较厚的环形衬板构成。椎体的骨小梁除按应力线斜行交叉外;还可看到一组从椎体上面向后延伸,至椎弓根水平时呈扇形分布于下关节突与棘突,另一组则从椎体下面向后延伸到椎弓根水平时呈扇形分布于下关节突与棘突。椎体前缘最薄弱,易于发生压缩性骨折。横突和棘突作为脊柱肌肉的附着点,是脊柱动态稳定性的基础之一。
(3)椎间盘:内部为髓核,外部为纤维环。髓核为半液态,由富亲水性的葡萄糖胺酸聚糖的胶状凝胶所组成。除了下腰椎的髓核位置偏后外,髓核均位于椎间盘的正中。纤维环为多层致密的结缔组织彼此斜行交织而成,自边缘向心分布,致密的纤维环开始是垂直的,越接近中心越倾斜,到中心接触髓核时,几乎近水平走向,并围绕髓核成椭圆形。椎间盘受压时,髓核承受75%的压力,其余25%的压力分布到纤维环。髓核还同时具有稳定脊柱运动的功能,在伸展运动时,上方椎体向后移位,缩减了椎间隙后缘,髓核受挤向前方偏移。在前屈运动时,正好相反,从而使椎体获得较强的自稳性。椎间盘总厚度约为脊柱全长的25%。白天站立和行走的压力使髓核丧失少量水分,而在睡眠或休息时由于髓核压力减小,水分又得到重储存。因此早晚身高有2厘米的差异。20岁以后髓核对水分重储存能力减退。由于提重物和年龄增长产生的微损伤使纤维环纤维成分增加,而能复原的弹性成分相对减少。因此30-50岁的成年人纤维环易遭受损伤,继后髓核脱出而压迫神经根。
(4)椎小关节:椎小关节由相临椎体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和椎间盘的载荷分配随脊柱位置而异,一般承受0~30%的脊柱载荷。脊柱过伸位时小关节突承载力显著增加。
(5)脊柱韧带: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黄韧带。韧带主要作用于脊柱的静态稳定性。大多数脊柱韧带由延伸度较小的胶原纤维构成。黄韧带含有较高比例的弹力纤维。韧带还作用于拉伸载荷在椎体间的传递,使脊柱在生理范围内以最小的阻力进行平稳运动。
(责任编辑:体能网)



二维码
分享到: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