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过有系统的训练之后,就会出现各种因从事训练而产生的转变(生理及心理),例如:神经肌肉、心肺机能及生物化学等方面的改善。要保持所达到的训练水平或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运动员就需要更大强度训练的刺激。然而,一旦这种由训练而来的刺激完全停止下来的话,只需要经过几天的时间,运动员就会开始面临机体功能乃至心理上的紊乱。Israel(1972)称这种紊乱为“减量状态症”或“停训状态症”,其症状包括:头痛、失眠、感到疲倦、食欲不振、心情抑郁等。如果继续停止训练,这些症状就有可能持续很长的时间(有时甚至可以长达数年之久)。
运动员停止训练的原因通常有二:(1)疾病或事故,及(2)不再参与运动比赛。其实就算是受伤患困扰的运动员,他们大多数仍是可以承担一定程度的身体负荷的,所以采用身体练习的治疗方法,可以保持一定的体力,并可减缓停训状态症。不过,在这段恢复期间,特别是疾病后的恢复期,一切训练必须循序渐进,应当以让机体重新适应疾病前的刺邀程度为目标。训练的时间可从十至十五分钟开始,逐步增加至正常的水平,训练强度方面则可逐步回复至伤病前负荷量的50%(训练时之心率约达至每分钟140-170次之间)。至于那些打算完全退出比赛及训练的运动员,亦应采用逐步降低训练量的形式淡出,时间方面可以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以保证运动员的机体稳步地恢复到低强度活动的水平。外国一些顶级的运动员,甚至会采用为期四年的减少训练的计划。减少训练时应先逐渐减少训练课的次数及强度,训练课的次数可减至每周的三至五节,并且同时逐步降低强度。随着时间的进展,训练量,特别是训练时间也要逐步减少。除此之外,活动内容也应有所改变,可以考虑进行其它项目的练习,例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都是非常适宜的活动。
无论任何项目的运动员,当退出比赛及常规训练后,都应继续参与体育活动,以保持身心的健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