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网徽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锻炼 > 理论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时间:2014-04-21   来源:健美网  作者:www.muscles.com.cn

  【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食物的卡值、ATP与能量代谢、氧热价、呼吸商等基本知识,论述了影响人体能量需要量的因素,包括维持基础代谢所需的能量,从事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学习、体育锻炼与劳动所消耗的能量以及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根据不同劳动强度的能量补充量以及能量平衡。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术语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从事劳动以及体育运动必须每天从各种食物中取得能量,以满足机体的需要。事实上,不仅劳动或运动时需要能量,就是机体处于安静状态,也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一、能量与能量单位

  能量是能的大小量度。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变的,人体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是因为体内的化学能转变成其他能量形式的结果。

  二、食物的卡值

  通常把1克供能物质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物质的卡价。

  三、ATP与能量代谢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燃烧,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ATP+H2O ADP+H3PO4+能量

  四、氧热价

  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每消耗1升氧气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食物在体内氧化要消耗氧,但由于食物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氧化分解时的耗氧量也不同。

  五、呼吸商

  食物在体内氧化生成CO2体积与同时消耗O2的体积之比称为呼吸商(RQ)。糖的呼吸商为1.0,脂肪的呼吸商为0.7,蛋白质的呼吸商为0.8。

  第二节 影响人体能量需要量的因素

  人体能量需要量主要决定于下列三个方面:维持基础代谢所需的能量;从事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学习、体育锻炼和劳动所消耗的能量;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其中最主要的是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所占比重较大。

  一、维持基础代谢所需要的能量

  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用于体温维持,心脏跳动、肺的呼吸和肌肉紧张度的维持,所消耗的能量,称之为基础代谢能量。

  WHO于1985年推荐使用Schofield公式(表2-2),计算一天的基础代谢能量消耗(计算单位为千焦,除以4.18为千卡)。

  二、从事体力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根据劳动强度不同,一般将劳动分成五级:

  (1)极轻体力劳动

  (2)轻体力劳动

  (3)中等体力劳动

  (4)重体力劳动

  (5)极重体力劳动

  不同劳动强度需要的能量见表2-3。

  中国营养学会2001年将我国居民活动强度由五级调整为三级:即轻、中、重体力活动,成人能量的推荐摄入量用基础代谢率(BMR)乘以不同的体力活动水平(PAL)系数进行计算(表2-4)。

  三、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能量消耗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单体在机体内合成有机大分子过程中消耗的能量。

  第三节 能量需要量的计算方法

  人体能量消耗的测试方法主要有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在营养调查工作中,可采用较为简便的“活动观察法”或“体重平衡法”;另外,还可采用公式简易推算法来计算能量消耗。

  一、公式简易推算法

  其具体公式为:

  能量消耗量=(相对代谢率+12)×(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60×运动时间)

  =(RMR+12)×BMR×BSA÷60×T(分钟)

  式中RMR,BMR,BSA可通过查表或计算求得。

  二、活动观察计算法

  对调查对象进行24小时的跟踪观察,详细计算各项活动的持续时间,参照各种动作能量消耗率,查算出一日的能量消耗,在此基础上再加上15%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就是一天的能量需要量。

  三、体重平衡法

  我国成人标准体重可参考下列公式计算:

  身高>165厘米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身高<165厘米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男)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米)-110(女)

  第四节 能量平衡

  人体每天的能量需要量应以消耗量的多少为基准,能量供给过多或不足都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长期能量供给不足,可发生营养不良症,能量过剩,则在体内转变成脂肪,形成肥胖。

  一、膳食中能量供给标准

  1965年中国生理科学会曾修订并建议我国人民每日膳食中能量供给量标准。参照最近几年来有关科学的进展,可以认为这一建议仍基本适用(见表2-7)。



二维码
分享到: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